金秋商貿(北京)有限公司
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
服務熱線:010-65056211

瑞獅送福賀新歲 舞振中華好運來

發表時間:2023-04-04 15:49
2023-04-03 15:53 | 來源: 《中國金币文化》編輯部 | 作者: 康 甯



2022年12月,紀念币藏友終于盼來了新版賀歲币的發行公告。與以往賀歲币将各地民居和福字進行組合的設計風格不同,2023年賀歲金銀紀念币背面圖案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南獅為主要元素,和福字加以組合,别有新意。圓潤細膩的線條勾勒下,一隻喜氣洋洋、威武雄壯的南獅靜靜伫立,回首凝視,與畫面中醒目的福字相呼應,仿佛在向人們高喊:“福氣到!福氣到!”币中福字既保留了隸書的用筆特征,又表現出楷書的體勢,端莊平正,結體疏朗,韻緻内斂平和,傳遞出自然和諧的博大氣象。


2023年賀歲金銀币


爆竹一聲除舊歲,群獅起舞賀升平。作為春節傳統習俗,舞獅古時又稱“太平樂”,後因地域環境和生活習俗的不同,有了南獅、北獅之分。南獅也稱瑞獅、醒獅、雄獅。與追求形似的北獅不同,南獅形象寫意,注重神似,銅鈴般的大眼、高昂的獨角、臉譜般的油彩,造型誇張浪漫,看起來富麗堂皇,神采奕奕。在熱鬧喜慶的鑼鼓聲中,雄獅賀歲,瑞獅送福。人們臉上的笑意越來越濃,新一年的福氣也越來越濃。



瑞獅:驅邪納吉的真誠企盼


關于南獅的起源衆說紛纭。一說遠古時期常有瘟疫,後幸得出現一隻神獸,其所過之處瘟疫盡無。這隻神獸外形酷似獅子,走動時聲如擂鼓,由于正值過年,便被稱為“年獸”。為表紀念,人們以竹篾和彩布紮成其模樣,取名“瑞獅”,以大鑼大鼓效其走動之聲,每逢過年便到處舞動一番,祈求驅除邪祟,帶來祥瑞。另一說則是,古時佛山地區有隻每逢歲末就糟蹋莊稼、傷害人畜的怪獸,為避其害,鄉民用竹篾紮架,糊以紙絹,塗以彩繪,做成獅子模樣。鑼鼓齊鳴,群獅共舞,以此吓跑了怪獸。之後,人們便于每年春節敲鑼打鼓,紮獅演舞,逐戶拜年,以驅妖除邪,祝賀吉祥。


敦煌藏經洞流失海外的繪畫珍品(紙本)《獅子圖》


現有曆史資料表明,農耕時期,先民對獅子有一種敬畏之情。無論是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中“辟邪獅子,引導其前”的文字記述,還是漢畫像磚中的獅子圖案和唐代舞獅俑等出土文物,抑或是佛教文化中将佛喻為“人中獅子”、佛陀說法稱“獅子吼”、佛壇座稱“獅子座”等獅崇拜現象,都說明獅子在古時有辟邪祈福的寓意。作為農業文明的産物,在侍奉神靈、以獸吓獸、動物崇拜、求财祈福等心态影響下,南獅表演這一為祈求人壽年豐、國泰民安而進行的活動便長盛不衰,曆代相傳。



人們給南獅的各個部位都賦予了好意頭 :天靈蓋點睛是吉星高照、鴻運當頭,眼睛是眼觀六路、志在千裡,口是笑口常開、大吉大利,鼻是币通财通、路路相通,獅身是身體健康、身強體壯。同樣,作為南獅表演的靈魂和精髓,采青環節也淋漓盡緻地表現着人們對吉祥如意的祈求。“青”指獅子要采撷捕獲的食物,多用生菜置于高處。采青融合了沿門逐疫、咬春、除夕采青祈福等古俗,最初是為了喜迎春天之生氣,寄托豐收年成之期盼,後因“生菜”與“生财”諧音,便以此讨個興旺發财的好彩頭。南獅寄托着人們對安居樂業、美滿生活的憧憬,因此,逢年過節必會舞獅助興。人們在熱鬧喜慶的表演氛圍中,共享歡樂,共慶佳節,共賀新歲。


醒獅:自立自強的愛國情結


黃飛鴻紀念館的醒獅表演


晚清時期,鴉片戰争的戰火燃起了中華兒女的民族憂患意識。随着“中國先睡後醒論”的廣泛傳播,人們便改稱在粵語中與“睡獅”諧音的“瑞獅”為“醒獅”。在民族主義高漲時期,南獅從名稱到内容都有了變化。由于清政府禁教抑武,習武者便“獅武合一”,融南派武術于舞獅身法中,以寓武于舞的方式延續尚武傳統。英雄崇拜和尚武品格,以立于健身、載于獅技、歸于武德的方式,通過醒獅代代相傳。武術大師黃飛鴻就是南派醒獅的一代宗師。他将武術梅花樁與醒獅套路相融合,開創了高樁醒獅一派。高低錯落的樁陣寓意山、嶺、岩、谷、溪、澗、水、橋、洞等自然環境,在鼓點高、低、快、慢、輕、重、緩、急的變換中,通過各種高難度動作,表現獅子喜、怒、哀、樂、動、靜、驚、疑 8 種神态和睡、醒、卧、探、戲、閃、撲、躍等形态。如此一來,南獅動作更加铿锵有力,表演内容更為震撼人心,舞出的獅子也更威風凜凜,有令人警醒之感。



“醒獅醒國魂,擊鼓振精神。中華當崛起,日月共乾坤。”鑼鼓聲聲,振的是民族覺醒 ;獅舞醒神,更在醒腦、醒心、醒魂。1917年《申報》就記有“廣幫北城候醒獅會”通過表演“睡獅猛醒”來喚醒國家、喚醒同胞之事。之後,醒獅也陸續出現在各種展會慶典上,承擔着喚醒國人的重要使命。“有華人處,必有醒獅”,此時,南獅已不僅是嶺南文化的代表,更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是中華民族精神氣節的象征,醒獅成為揚民族之威、立中國之魂的重要儀式。


“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在落後就要挨打的時代,醒獅這項運動及醒獅這一文化符号蘊含的民族魂,激勵、鼓舞了千千萬萬的民衆。衆多文人創作《醒獅歌》,創辦《醒獅》愛國期刊。1907 年 1 月,秋瑾曾在《中國女報》發刊詞中,以“為醒獅之前驅,為文明之先導”之句勉勵全國婦女。在醒獅精神的鼓舞下,不甘落後、奮發圖強的中華兒女開始爆發自己的力量,開啟了民族振興的偉大曆程。


雄獅:文化自信的全新篇章


作為具有多元性、教育性、娛樂性、延續性等特點的傳統藝術,南獅的發展緊随時代前進的步伐。改革開放後,中國龍獅運動協會、中國大學生舞龍舞獅協會等各類組織相繼成立,“全國百校龍獅進課堂”計劃穩步實施,南獅也踏上了保護、傳承和發展的新征程。


2019年央視春晚節目《百獅報喜賀新春》


2019年央視春晚上,以南獅表演為主題的節目《百獅報喜賀新春》,為全國觀衆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這是南獅首次以節目主角身份亮相央視春晚。同年,國慶70周年聯歡活動和澳門回歸20周年文藝晚會上,南獅也紛紛亮相獻禮。這彰顯着南獅的繁榮發展,更體現着國家對南獅藝術的肯定和支持。



除了技藝上的傳承,如何将南獅放在現代語境下重新解讀,利用其親民形象打造中國特色I P,是當代南獅文化發展的重要一環。1993年徐克執導、李連傑主演的電影《黃飛鴻之三:獅王争霸》,給觀衆留下了關于南獅的深刻印象。2021年上映的《雄獅少年》再次将南獅帶進大衆視野。在師父和鹹魚小隊的師徒傳承間,在少年阿娟的奮鬥曆程裡,南獅的基本知識、文化元素與電影叙事巧妙融合,給觀衆上了一堂生動形象的南獅民俗課。一直陪伴阿娟成長的紅色關羽獅,象征着朋友義氣和生活勇氣,見證着“病貓”到“雄獅”的華麗轉變,也讓人們對藝術重構下,曆史感與現代感兼具的南獅藝術回味無窮。國民遊戲《王者榮耀》也曾與佛山市南海區文體局(醒獅非遺申報方)跨界開展深度合作。該遊戲為角色魯班七号打造的“獅舞東方”皮膚,從外觀形象到技能特效都有着豐富的南獅元素。作為“南海醒獅非遺推廣大使”,這款遊戲皮膚以數字化手段展現了獅舞藝術的活力,開創了非遺文化與電競新文創合作之先河,拓展了新時代數字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共生模式,從而引導更多的年輕人感受、了解、熱愛南獅文化。



千年傳承,千年發展,南獅文化的精神内核經曆了從趨吉避兇、賀歲納福的企盼,到宣揚正氣、自立自強的象征,再到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和文化自信的巨大轉變。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南獅傳達着人們祈福祛病的真誠心願,承載着嶺南兒女的共同文化記憶。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産,南獅是中國人民勤勞勇敢、團結統一的精神象征,是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民族品格的外在表現,是曆經滄桑、亘古不變的重要文化符号。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說過:“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新時代下的南獅不僅是中國人民滿懷自信走向未來的精神力量,還是國家間文化交流的友好大使,為世界各國人民送去幸福、健康、和平、繁榮的美好祝福!


分享到:
EXHIBITION DESIGN
首頁            關于我們            作品展示            新聞動态            聯系我們